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?希恩配资网
别人的一句话,你会不断琢磨;别人的一个眼神,你会反复揣摩;就连别人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,也会让你深陷反刍……
或是细腻,或是敏感,或是天生共情能力强,你总是能在第一时间get到别人的情绪变动。
但时间长了,你会发现,在与他人的相处中,你正在变得越来越累。
或许一个人开始变成熟,是从不过度在意他人开始的。
因为,即便对方是亲密的爱人、相知的好友、血脉相连的亲人,也不能保证你们的立场始终一致。
何况是同事、熟人、甚至是陌生人。
保持与他人的边界,找到自己的主体性,你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快乐。
网友@木木 讲过这么一段经历,令人唏嘘。
刚毕业的时候,他满心期待能与同事们交好,十分在意身边每个人的态度。
所以,只要有人找他帮忙,他就会满口答应。
有次,同事让他帮着准备一份报告,虽然自己手上需要处理紧急的数据,但为了给对方留个好印象,他就满口答应了。
为此,他一连熬了好几个大夜,才把工作都处理完,弄得自己十分疲累。
没过两天,又有同事喊他帮忙。
此时的他虽然因为连续熬夜,身体已经不舒服了,但他又害怕同事觉得他不好相处,就强迫自己应了下来。
整理好后,他和同事提及了自己的身体状况,对方却只说了句“多喝热水”。
他以为,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去帮着大家,就会被对方认可。
但大家伙不冷不热的态度,还是让他有些心酸。
甚至,一次上厕所时,他还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:“爱出风头、爱拍马屁。”
那一阵子,就连他自己,也开始质疑自己的价值和选择,甚至工作也连连出错。
相信,木木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。
我们总是因为过度在意他人,而让自己陷入到一场无休无止的内耗中。
工作中,想被认可,所以用了十二分的力;
感情中,想被喜欢,所以拼了命去讨好;
甚至在网上,也会因为想得到个“好评”,而做出违背内心的举动……
即使这么累希恩配资网,但到最后还是会发现,很多事情很难如自己的愿。
甚至你的情绪,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别人牵着鼻子走,继而变得敏感、多疑、患得患失。
但其实,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。
有人喜欢你,就有人讨厌你,有人会欣赏你,就有人会质疑你。
如果不想让自己一直被外界的声音干扰,就不应该去过度关注他人、在意他人。
毕竟,一人难如百人愿。
我们活着,从来不是为了取悦谁,而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、守住内心的天地。
放下“别人怎么看”的执念,你或许就能解脱一半的痛苦。
如果你说,陌生人我当然可以不在意,但身边的至亲好友,总要听听他们的意见吧?
但李银河在《我的生命哲学》中却劝告世人:
人在这个世界上是绝对孤独的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,有自己的兴奋点。
所以,你要明白,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,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。
即使你们再亲密,也会有不同的经历,不同的感受。
如果你把生活的重心,全部捆绑在另一个人身上,必定不会拥有轻松快乐的生活。
在《凪的新生活》中,女主角大岛凪就是如此。
长期以来,她都是个共情能力十分强的人,能够读懂身边的每种氛围。
为了让别人开心,她对所有人都很忍着、让着、讨好着。
但竭尽全力服务亲人爱人的同时,她却越来越难过了。
她是自来卷,但男友却喜欢黑长直。
所以,每天她都要早起一两个小时来把头发烫直。
可即便做到了这种程度,对方也似乎从来没有站在她的角度思考过问题。
男友不仅不愿意公开和她的恋情,甚至还在公开场合调侃她。
如果你说,男友不行,总得在意一下父母吧。
凪也确实是这么做的,28年以来,一直都按部就班的生活,想要成为妈妈眼中的好女儿。
但妈妈却从来没问过凪是否真的开心,即使在她离职的低谷期,还向她要钱来装修自己房子。
直到凪逃到乡下希恩配资网,开始重新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。
她才发现,在意自己,才能让一切才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很多时候,我们都会为了讨好别人,而忽略自己的感受。
特别是当那个人在你心中,有着足够的分量时,你很难不去听听Ta的意见,不去顾虑Ta的情绪。
但这一辈子,你真正的同盟者,却只有自己。
只有你才能知道,自己是不是真的开心,是不是真的喜欢,是不是真的快乐。
所以,当你的意见、选择与亲密的人相左时,也请不要害怕冲突,去大胆袒露心声。
亲人或许是为了你好,但他们可能不太了解更适合你的方式。
如果因为他们的看法,就全然搁置了对生活的主导权,就是在对自己实施霸凌。
杨绛先生说:
我们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认可,到最后才发现,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无关。
曾经以为,所谓幸福,不过是活成他人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但随着年岁渐长,才发现一个人真正的开怀,并非活成他人喜欢的模样。
而是任何时候,都能顺应自己的节奏,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。
以下三种心态,则可以帮你摆脱他人的审视,找到自己的天地。
1. 保持边界
有时候,我们之所以会过度在意他人,就是因为缺了在相处中的边界。
当你对一段关系有了过高的期待时,就会不自觉被对方的态度所影响,继而让自己呈现出过度讨好的姿态。
此时,不仅你会不舒服,对方也会不那么自在。
在《相处的艺术》中,罗兰·福特就说:
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定,它不像身体上的边界有一个特定的轮廓,但这种边界感是在保护我们心理上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。
想让彼此舒服,就得守好分寸。
尊重他人,却不过度在意,守好底线,又不丢掉自己。
2.课题分离
在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看来,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,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,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。
所以,想要让一段关系自在,就得学会“课题分离”。
所谓课题分离,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看作两部分:
一部分,是自己需要面对和解决的,和自己的行为态度有关,也是自己的责任。
而另一部分则是别人的,不需要你去干涉。
当你做好了课题分离,弄清了自己的职责,就能不去过度在乎别人的眼光,继而坚定自己的选择。
3.遵从内心
过度在意他人,归根到底因为我们找不到自己,继而丧失了主体性。
因为自出生以来,我们一大半时间,都活在了别人制定的“标准答案”里。
而这些“标准”,很多时候会禁锢住我们的本心,束缚着我们成长,也模糊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。
但其实,我们既不是父母的续集,也不是子女的前传,更不是朋友的外篇。
我们每个人,都该是独一无二的自己。
所以请把自己放到主体的位置上,遵从内心,大步向前。
这样,你才能与更好的自己相遇。
很喜欢李宇春的一句歌词:
你受不了吗?我惊扰天下。你看不惯吗?明年再看吧。
简短的句子,似乎是她的人生写照,饱受质疑,却精彩闪亮。
似乎,她一直明白,人这一辈子,最高级的浪漫,就是忠于自己。
不管你是做玫瑰,还是仙人掌,只要有所坚持、努力向上,就能愈发开阔。
或许,我们每个人都该如此。
尊重所有人,爱少数人,却不被任何人所影响。
只有这样,才不会让自己在别人的看法里疲于奔命,而是拥有精力、时间去经营自己的人生。
点个,愿你忠于内心,璀璨闪亮。
作者 | 纳豆,我在弹指间环游地球。个人公众号:四五页(dreaminggirls3)
主播 | 沙漠之狐,微博@狐狸爱CUC,公众号:笙夜时间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财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